【大地之子】一专多能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尹赞勋

发布日期:2023-02-15 浏览次数:2476

编者按: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在中国土地上肆意妄为,人民蒙难,国家蒙尘,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探寻救国救民的方法,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在爱国救亡运动中,中国地质事业的初创与奠基也于此开始。建国初期,一代代地质人艰苦奋斗,为破解“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的工业发展制约,作出了突出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地质报国的理念。

    【大地之子】系列,以中国近现代早期地学家为脉络,通过介绍其主要贡献,将近现代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现给大家,深切缅怀曾为中国地质事业快速发展,呕心沥血、筚路蓝缕,乃至“殉难”捐躯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他们把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发展地质事业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地学先驱的不懈努力才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纪元。



一专多能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尹赞勋


       尹赞勋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地层规范的创始人、志留系研究的奠基人,是我国无脊椎古生物学杰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的一生所涉研究领域很广,古生物学方面以古无脊椎为主,兼及古脊椎、古植物和遗迹化石。地质学方面以地层为主,兼及沉积、岩石、构造、矿产、火山、岩溶等。地理学方面有水文、地貌等。而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调查研究,尤其对志留纪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为我国地层学发展树立了典范。


尹赞勋(1902-1984)


      尹赞勋1902年出生于河北平乡。少年时代跟随父母辗转于河北、山西等地。1912年,尹赞勋随母亲回到平乡,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19年,这位勤奋好学的少年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在五四运动爱国主义思潮影响下,有着一腔热血的尹赞勋也萌发了“科学救国”的志向。当时,到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求学,寻求“科学救国”的良方,成为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不二选择。1923年北大毕业的尹赞勋前往欧洲留学,留学期间,尹赞勋深知研究地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结合,既重视书本知识,又注意野外实地考察,他鼓励自己要做到四勤(眼勤、脑勤、手勤、腿勤),为此他常去博物馆和展览会参观,并利用节假日背起背包,手持铁锤,餐风饮露,爬山涉水,不辞辛苦赴各地观察有名的地层剖面和有意义的地质现象。1931年,尹赞勋以优异的成绩在里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尹赞勋手稿


       学成回国后,尹赞勋被聘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同时在中法大学生物系和北京大学地质系兼课。工作、授课之余,尹赞勋还常赴外地进行地质考察,正是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为尹赞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下,野外地质调查及科学研究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战争年代不发达的交通,野外调查基本上靠毛驴代步或者两条腿行走,野外工作的保障措施更是无从谈起,饥饿、危险时刻威胁着地学工作者。战争带来沉重的苦难,迫使人们流离失所。抗日战争开始后,尹赞勋先后从南京到安庆、南昌、安源、泰和、桂林、贵阳,重庆等地。


尹赞勋(前排右一)与家人合影


       女儿尹文英清楚记得,自己跟随父母和妹妹弟弟所经历的那段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为了补贴家用,尹文英曾在课业之余,到街上摆地摊卖衣服挣钱补贴家用。在日军对南京的大轰炸中,尹赞勋的文献资料被烧成灰烬,尹文英看到父亲气得几天不吃饭,日夜流泪。但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尹赞勋仍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取得了许多影响后世的重要成就。



尹赞勋在工作中


      在古生物学方面,他的研究涉及珊瑚、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等门类。尹赞勋在广泛描述实体化石基础上,对古生物中的高级理论问题也进行了探讨,论及生物死亡、埋藏及成矿意义。他对“二叶石”即三叶虫爬迹、鱼类化石的鉴定,是我国最早期的生物遗迹化石研究。他对化石珊瑚生长纹所反映的生物节律分析,与天文周期变化联系起来,探索了古生物学与天文学、地质学的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为地质古生物学与天文科学两大基础学科之交叉、渗透作出了贡献。他出版的三部《中国古生物志·乙种》,奠定了我国古生物的研究基础。


尹赞勋(右)和章鸿钊两位地学泰斗在讨论问题


      地层学方面,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尹赞勋先后发表了《中国南部志留纪地层之分类与对比》《志留纪的中国》等重要著作,对志留纪断代地层、地史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因此被誉为“尹志留”。除此之外,他还研究了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对中国地层的研究促进了地层学的规范化,推动了地层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大哉我中华!东水西山,南石北土,真足夸。”这是由尹赞勋、杨钟健作词,黎锦晖谱曲的《中国地质学会会歌》的起句。今天重温这首歌,仍可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炽热的爱国情怀。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主持编撰《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国地层名词汇编》《中国地层典(石炭系)》等巨著,是我国地层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为全国的地层对比和科研、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后又领导了我国地层规范、地层指南的编撰,使我国地层工作更加有法可依。1960年,尹赞勋主持制定了《中国地学发展的三年提纲和八年设想》,这是我国地学发展的重要规划性文件,对我国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


尹赞勋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志合影


       1975年,谣传山西大同火山是活火山即将爆发,当地群众惊慌失措,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怀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热情,当时74岁高龄的尹赞勋,不顾年高体弱,冒着严寒亲度赴大同火山地区考察,在四十多年前做过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对该区的火山群作了地质调查、火山地貌和活动时代等方面的考证,并结合考古等文物资料,写出了《大同火山的活动时代》一文,从地质证据上查明大同火山是在六、七万年前就已熄灭的死火山,史书上所记载的“火山”实际上是正在燃烧的煤层和已燃烧过的岩石。并在大同县作了有关大同火山的科普报告,明确指出大同火山为死火山,安定了民心,有利于生产建设的发展。


尹赞勋手稿


        尹赞勋在祖国地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夜以继日地埋头工作是尹老的日常,空隙时间充分利用,节假日基本不休息,他常说“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而我晚年有限,只能抓紧时间。”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他待人以诚、关怀后进,他以“不伎不求、心地坦白、坚持原则、仗义执言”做为座右铭,鞭策自己继续前进。凡是与尹老工作过的同志,都称赞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人”和“工作就是乐趣的人”。



黄汲清(左)、尹赞勋(中)、李春昱合影


        尹赞勋教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多年磨炼和长期实践中,养成一种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善于推理、精益求精的优良科研作风。他待人以诚、平易近人、关怀后进、热心教诲,使人无不深志不忘。1983年7月,他因白血病入院治疗,在生命最后半年的病塌上,他还在关心和惦念工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提出意见、建议,并将他的全部藏书捐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1984年1月27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终年82岁。

尹赞勋的一生是为发展科学,培养人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的一生。他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不仅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更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国家生产建设服务贡献力量。科学救国和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贯穿了这位科学家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潘云唐.尹赞勋(1902~1984)[J].中国地质,1988(01):33.

[2]谢翠华,张日东.纪念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尹赞勋教授——缅怀尹赞勋教授逝世一周年[J].地质论评,1985(01):93-96.DOI:10.16509/j.georeview.1985.01.015.

[3].尹赞勋教授科研五十年[J].地质科学,1982(01):1-4.

[4]丁梦林,徐煜坚.中国地学界老前辈尹赞勋先生逝世及其生平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84(05):12-13+32-33.

[5]潘云唐.卓越的地质古生物科学大师——纪念尹赞勋先生百年华诞[J].地球,2002(06):5-6+10.

[6]郑金武.尹赞勋:名以“志留”誉地学[J].中国科学报,2019(04)




整编:牛静笛

科学审核:朱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