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志愿服务 优秀典型事迹材料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地博蓝”志愿服务队

发布日期:2023-05-26 浏览次数:1463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地博蓝”志愿服务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志愿者达600余人,注册志愿者达206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千余场,总服务时长达38496.5小时,受益观众30余万人次。志愿服务队始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

        一、健全管理制度,服务队伍稳定持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指定专门部门,设专人负责志愿服务管理相关事宜。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不断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志愿者服务规范》、《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和《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办法》。形成了招募报名、面试选拔、岗前培训、展厅考核、登记注册、日常管理等规范化流程。

        定期组织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年均报名人数200余人,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地质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队伍年龄跨度大,职业范围广。年龄最小的14周岁,最大的65周岁,他们当中有公务员、教师、企事业员工和学生,其中具备地学专业的人员占有一定比例。他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热爱博物馆事业,愿意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公众服务。

 志愿者招募

       二、明确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

        立足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馆藏资源,以“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打造服务品牌。在节假日等公众到馆参观高峰期,开展场馆公益性志愿讲解服务,为公众讲解展厅内容,导览参观路线,普及地学知识,讲好自然资源故事;利用雷锋日、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国际志愿人员日等科普宣传节点,走进校园、社区、福利院等,面向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知识志愿宣讲服务。多年来,已逐渐形成服务品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影响力不断提升。

        每逢节假日,展馆内参观人流量较大,“地博蓝”志愿者的身影穿梭在展厅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为公众讲述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化石的故事、安徽省资源环境的知识、精美的宝玉石观赏石,这些展品展项在他们的讲述下都“活起来”了。“地博蓝”志愿服务队先后接待过西部助学团队、留守儿童学校、白血病患儿等特殊参观团队,针对特殊需求,专门制定讲解方案,策划参观路线,筛选讲解内容,满足特殊群体参观听讲需求,接待人次已超过10万人。邀请中小学生来馆体验志愿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

志愿者科普讲解

        打造“科学知识志愿宣讲进校园进社区”、“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联动高校创立“高校志愿服务队”等品牌活动。主动联系服务对象了解需求,认真分析学校、社区等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研发科普教育课程,制作课件,已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受到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走进合肥市福利院,探寻适合特殊儿童的科学普及方法,采用绘画、科普剧等适合特殊儿童的方式,为其普及地学知识,送去科普图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联动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创立高校志愿服务队,并开展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青年志愿者风采展示”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志愿者力量,展示青年志愿者风采。

志愿者科普剧

  

走进合肥市福利院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地博蓝”志愿服务队始终牢记志愿服务精神,坚守志愿服务岗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保护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三、服务贡献突出,获得社会认可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地博蓝”志愿服务队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志愿者们用坚实的脚步、辛勤的汗水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2019年共青团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表彰命名2018年度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 “青年文明号”和2017-2018年度省直机关“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先进个人的决定》,我馆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表彰;2020年,我馆志愿者汤瑞武同志经推荐、专家评选,通过层层选拔,从近百名志愿者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安徽省博物馆“十佳志愿者”称号。

荣誉证书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地博蓝”志愿服务队伍中,有太多生动的面孔、温暖的心灵、动人的故事。志愿精神的传承一直在继续,不变的是那抹郑重其事的蓝、那颗单纯奉献的心。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地博蓝”志愿服务队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