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省古生物学会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4-13 浏览次数:2404

各会员单位:

  现将《安徽省古生物学会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

2017年3月22日


抄送:省国土厅,省科协,省民管局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秘书处         2017年3月22日印发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


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学会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学会章程开展工作,在省国土资源厅、省科协和省民管局的正确指导及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会员共同努力,较好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日常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及时完成学会换届后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变更工作;召开新一届常务理事会,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会工作。二是依法自觉接受主管单位监督管理,按时完成2015年度检查工作,年检结果为合格。三是认真落实省国土厅和省科协有关文件要求,自觉开展了学会建设是否存在不够规范和是否存在涉企专项收费等问题的自查自纠和专项整治工作。

  (二)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会同省地质博物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安徽代表处成功承办了“2016年化石保护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古生物学界一年一度重要的学术盛会,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主办,主题为“互联网+智慧化石”。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会长陶庆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安徽省国土地资源厅厅长孙爱民,以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北京大学等全国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网络时代开展化石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古人类专家吴新智院士应邀作了题为“与现代人起源有关的人类化石研究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会后,与会专家还深入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动物群化石产地、巢湖下三叠统印度阶-奥伦尼克阶全球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俗称“金钉子”候选剖面)、蓝田生物群化石产地、皖南恐龙化石脚印产地进行实地考察。此次会议的承办受到有关领导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会长陶庆法评价说,此次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新、组织之好是近年来少有的。


  (三)学术交流不断加强。

  一是先后组织会员参加了江苏省古生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研讨会、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加强了横向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二是推荐的《安徽黄山中侏罗世蜥脚类恐龙化石一新属种》论文,获得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推荐的“安徽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动物群化石多样性与古生态资源的调查与研究”项目获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在省厅大力支持下,会同省地质博物馆,成功申报2018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6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7次年会承办权。四是成功申报省科协2017年度省级学会学术会议专项补助经费。


  (四)科普活动有声有色。

  利用学会的专家资源,配合省地质博物馆完成“4.22地球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参与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地球日主题,开展了广场活动、摄影比赛、科普4D电影展映、博物讲堂、科普小课堂、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向社会各界介绍节约资源的科普知识,呼吁全社会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氛围,倡导绿色、简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收到良好效果。二是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科普办公室和省地质博物馆成功举办安徽省首届世界地球日“金联地矿杯”摄影大赛。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000多幅,内容涉及地质科学普及、地球自然风光、地质公园特色、地质遗迹现象、野外地质工作、矿山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经过专家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共10名。三是协助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地博小讲堂”、“博物馆奇妙夜”、“鱼龙小勇士探秘地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等科普宣传活动。


   (五)自身建设常抓不懈。

  建立了会员QQ群,方便会员联系,交流信息,增强会员归属感。为加强会费收缴和管理,研究制定了会费的收缴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费的收缴及管理。


二、2017年度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学会建设的指示要求,自学接受省国土资源厅、省科协和省民管局的领导与指导,紧紧围绕服务美丽安徽建设和省厅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安徽古生物与地质环境学科实际,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会的组织协调能力、联络服务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科普宣传能力建设,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载体,凝聚广大古生物与地质环境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力量的重要纽带。


   (二)重点工作

  1、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1)筹备召开2017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四省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安徽地质遗迹保护研讨会。拟于今年10月在我省休宁召开2017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四省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安徽地质遗迹保护研讨会,重点就古生物和地质环境学科研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古生物化石和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博物馆建设与管理,以及学会建设工作经验等,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2)编发《安徽地质遗迹与古生物化石》文集。在对学术年会论文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编发《安徽地质遗迹与古生物化石》文集,供会员学习参考。

  (3)组织会员积极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和江苏、河南、湖北等兄弟省学会组织的全国和区域性学术活动。

  2、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4)会同和协助省地质博物馆继续开展好科普讲座。本年度拟邀请会员专家开展2-3次有关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方面的科普讲座。

  (5)配合厅科普办和省地质博物馆做好“4.22地球日”、“全国科普日”和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宣传工作。

  (6)加大科普宣传创新力度。配合省地质博物馆,探索运用科幻、动漫、游戏等多种方式,促进地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和应用。


  3、努力做好服务会员工作

  (7)坚持想会员之所想,急会员之所急。采取调研座谈,个别访谈以及微信、QQ等互联网沟通方式,加强与会员的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会员意见,了解会员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尤其要注意为促进会员发展,做好“穿针引线”和“牵线搭桥”等工作,发挥好学会的载体和平台作用。

  (8)积极推荐会员参加各类具有一定影响和实际意义的会议、竞赛、评奖和培训活动,为会员参与学术交流、加强横向联系、展示相关成果、提升能力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提供便利。


  4、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9)按照省委巡视整改要求,完善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完成学会法定代表人变更等工作。

  (10)根据有关规定和学会章程要求,完善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议事制度,按期召开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及时研究解决学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1)积极做好发展会员工作。在坚持思想引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学会建设与发展需要,及时把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等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吸收到学会中来,不断壮大学会群体,增强学会活力。

  (12)继续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学会会议议事、日常管理、财务帐目、文书档案等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学会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年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学会财务管理办法。

  (13)启动学会评估准备工作。对照学会评估各项指标和要求,逐项对照检查,找出差距不足,有针对性加以整改,为正式接受评估做好相关准备。本届任期内通过评估,并力争进入5A学会行列。


  5、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14)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资源优势,组织有关专家积极参与省厅下达的《地质公园建设模式》课题研究,同时会同省地质博物馆,积极申报新的研究项目。

  (15)完成《安徽省地质遗迹信息集成与展示》项目结题工作。


  (三)相关要求

  古生物学会是全省从事古生物和地质环境研究、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者的共同组织。学会的建设发展与会员的发展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学会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会员的发展进步也需要借力于学会的组织和平台优势。“学会是我家,建设发展靠大家!”学会领导要不辜负广大会员的信任和重托,主动担当,尤其要谋划好学会的长远发展,组织好各种资源和力量,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关系,为学会健康发展创造好良好的环境。学会秘书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联络服务作用,积极参与“政务”,管好事务,搞好服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要发挥好骨干带头作用,积极主动落实学会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其他会员做出表率。每一个会员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学会章程,行使好应有的权利,履行好应尽的义务,为学会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助阵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