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0-18 浏览次数:1423
秋高气爽,野外挖掘刚刚好。10名信心满满的“小小古生物学家”加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化石猎人训练营,开始一天新的历练,努力修炼成最厉害的化石猎人。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化石猎人,首先要掌握古生物的基础知识,要了解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及类型,让我们在野外挖掘的过程中火眼金睛辨化石。
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分发化石,观察细节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头戏——化石修复训练。化石修复考验我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毅力,想想一下,如果你坐在放大镜的前面,左手拿着吹尘球,右手拿着修复针,眼睛看着化石,仔仔细细,一针一针,清理掉化石上的围岩碎屑,露出被围岩覆盖的骨骼,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话不多说,动起手来,修修修!
我修
我再修
我修修修
老师,你看,我是不是修的很完美?
哎呀,老师,你看我是不是把鱼的尾巴修没了?
最后野外挖掘训练,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巢湖龙的挖掘地——巢湖马家山地区,在这里,我们会不会找到巢湖龙的化石标本呢?化石猎人,看你们的了!
雄赳赳,气昂昂,向化石挖掘地进发!
认真挖掘,开“石”有奖
紧凑而又充实的一天在满满的收获中结束了,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收获珍贵的友谊,更能收获书本之外的知识。期待下一期的出发!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科协资助开展,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和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