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1-01 浏览次数:1329
日前,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发布“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1998-2018)”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公示,我馆报送的蒙城象牙捐赠者徐银堂及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荣获“非凡贡献人物(提名)”荣誉。
据了解,本次参选荣誉类别共三类,分别为“非凡贡献人物(终身成就)”、“非凡贡献人物”和“非凡贡献人物(提名)”。参评内容主要集中在古生物化石发现、保护、科研、修复与复原、馆藏与展陈、科普宣传与教育、化石艺术展示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突出人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9年5次发掘,只为寻找最早下海的“龙”,这是我馆科研团队的幕后故事。2009-2018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对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动物群化石产地开展了长达9年的系统野外调查、科学发掘和研究,为解决鱼龙的起源难题,提供了线索。
5次化石发掘,开挖土石方近10000立方,共得到了约180件爬行动物骨架化石和相当数量的鱼化石,极大丰富了巢湖龙动物群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尤其是后两次的抢救性发掘,拯救了一批珍贵的海生爬行类标本,避免了化石资源被人为破坏。
通过对新采集标本的研究,我馆研究团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首次在马家山地区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胚胎的鱼龙化石,将鱼龙胎生的记录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首次在该地区发现确切的始鳍龙类化石,该标本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鳍龙类化石;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Nature》发表了相关论文,首次发现了具有两栖生活习性的原始鱼龙——柔腕短吻龙,支序分析发现它在鱼龙演化谱系中处于最基部的位置,填补了陆地祖先与完全适应海洋生活的鱼龙之间的演化环节。
此次“非凡贡献人物(提名)”荣誉的获得既是对我馆近年研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激励。
文/牛静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