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化石爱好者大会在合肥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09-23 浏览次数:20

 

9月13日,第十一届化石爱好者大会在合肥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古生物与地质遗迹学会主办,合肥市科技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和化石网承办。

大会以“纪念巢湖龙发现六十周年”和“解码中国·文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化石爱好者和15家文创企业及博物馆参会。大会共设置了开幕式、《化石环游记》新书发布会、科普与文创交流报告、“科学大讲堂”公众科普讲座、专家鉴石专场、文创交流集市等丰富的活动环节。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挺研究员出席了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曹长群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王军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的召开,恰逢全国科普月,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共同纪念“巢湖鱼龙”发现这一重大科学事件,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每一块古生物化石,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解读生命演化密码的无价之宝。

王军呼吁广大化石爱好者自觉遵守《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保护好古生物化石资源;与科研机构、博物馆加强合作,在严谨准确的前提下创作开发文创产品;与科研人员一同努力、探索建立行业规范,引导古生物文创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大会共组织大会报告2个,科普与文创特邀报告4个、交流报告12个,组织“科学大讲堂”公众科普讲座3场,召开《化石环游记》新书发布会,组织文创集市和科普书摊展位15个。会议期间参会成员参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巢湖(龙)动物群中重要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并实地考察巢湖(龙)动物产地和平顶山印度阶/奥伦尼克阶全球界限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候选剖面。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作为会议承办方之一,在会场(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布置了巢湖(龙)动物群展示区域。展示区展示内容包括:巢湖(龙)动物群产地情况,杨钟健及董枝明研究描述的巢湖地区第一件海生爬行动物——龟山巢湖龙标本照片,巢湖动物群中重要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图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系列化石的复制品,包括:柔腕短吻龙(复制品)、巢县巢湖龙(模式标本复制品)、带仔巢湖龙(复制品)和盘状乌喙骨马家山龙(复制品)。我馆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巢湖地层古生物与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站站长黄建东作题为《探秘安徽代表性化石群》的大会报告。

14日,参会的化石爱好者参观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近距离观察了博物馆内展出的巢湖(龙)动物群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随后,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研究室主任何学智博士、自然资源部巢湖野外站办公室主任马兆亮博士带队,实地考察了巢湖(龙)动物群产地——巢湖马家山和平顶山印度阶/奥伦尼克阶全球界限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候选剖面。何学智和马兆亮在野外现场介绍了巢湖(龙)动物群的发现历史、最新的发掘和研究进展、平顶山GSSP候选剖面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弘扬杨钟健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家精神;通过实例向化石爱好者宣传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法规,呼吁广大化石爱好者保护和利用好化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