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栽下这颗“生命演化之树”——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走进合肥师范附小

发布日期:2018-09-23 浏览次数:1615

9月18日上午,绵绵的阴雨让整座城市显得安静低沉,但这并不能阻拦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坚持的“流动博物馆”计划——无论风雨,我们依然坚持走出去,将科普送上门!

 

显然,坚持走出去的不仅有科普大篷车。这一回“陈博士”与“安小明”还有巢湖鱼龙“小巢巢”也随着科普大篷车来到了合肥师范附小滨湖校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科普知识,一起探索神奇的古生物“王国”。

 

上午10点20,随着投影仪那明亮的光影,“陈博士”与“安小明”和“小巢巢”再一次从虚拟世界中来到这里,与大家相遇。这一次,他们想要和大家一起探索地球的生命演化历史。知识渊博的“陈博士”先用微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猜想:柔腕短吻龙为什么会演化?就着这个猜想,老师带领同学们叩开了生命演化的大门,开始一起探究恢弘壮丽的地球生命发展历史。

 

“原来生物进化是树状的,不只是线状的。”

“原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的外形是如此简单。”

“原来巢湖鱼龙不是鱼啊!”

随着探索的深入,同学们学到了一系列颠覆以往认知的新知识,大家越提起兴趣,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介绍。

 

当然了,只是在课堂上听来的知识还不是非常深刻,但是结合实际的观察那就不一样了。“巢湖龙说”微视频活动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科普大篷车旁。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化石和矿物标本。同学们一边仔细地观察化石标本,一边回想刚才在微视频活动中学到的一系列有关生命演化的知识。不用讲解老师过多的讲解,很多同学一下子便融会贯通了:“这个恐龙应该是比较原始的角龙吧?”“这只鳖的年代应该比恐龙要晚。”“我知道,这是鱼,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看着同学们学到如此多的新知识,老师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科普,永无止境;流动博物馆,一直在路上。未来,还会有更多科普进校园活动,让我们把博物馆送上门。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科协资助开展,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和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协办。)

 

 

 

 

王海鹏/文

林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