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5 浏览次数:1799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8日至24日的活动周以来,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线下暂停线上见、每日科普不掉线、云上观展不停步、科普服务不断档,精心策划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为公众奉上了丰盛的地质文化大餐。
一、云游直播去观展,云上电视话地学。
云直播。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组织的“世界地球日云游直播”全国连线活动分会场,我馆和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专家参与其中,带领公众云观展,普及地学知识、讲述地球故事、宣传自然资源成果。活动在北京时间客户端进行,并同步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自然资源部官方微博、《地理·中国》央视频号等近30家平台和网站同时直播,总观看量达280万人次,前期宣传浏览量近480万人次,总科普人数达760万。
(“世界地球日云游直播”全国连线活动安徽直播分会场)
我馆联合新华网开展“来一次地球探索之旅”云参观直播活动,馆讲解员和科普教员通过直播镜头,邀请公众一起赏展品、听讲解,呼吁大家珍爱地球,活动通过新华网直播平台播出,32.7万人观看。
(“来一次地球探索之旅”云参观直播活动)
上电视。以馆展陈内容为素材摄制的科普讲解视频《古韵铜城矿石记》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卫视频道《看安徽》栏目播出,馆讲解员为电视观众讲解铜矿开采、利用等自然资源知识,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馆科普讲解视频《古韵铜城矿石记》在安徽国际频道播出)
二、云听讲解学知识,云进校园涨学问。
馆微信、微博等宣传平台推出系列原创云讲解、云宣讲、云课堂、云分享。制作发布线上主题讲解栏目《我把我讲给你听》之“只此青绿”、“地质年代知多少”地学主题云讲解音视频;“麦田的守望者”、“抵押期间的不动产能否买卖”自然资源政策法规云宣讲音视频;“火山那些事”、“岩石的奥秘”自然科学云课堂视频;志愿服务故事、志愿精神云分享音频。
(云讲解、云宣讲、云课堂等科普讲解内容在馆宣传平台推出)
将馆线上科普资源云进校园,送到青少年身边,多所学校以线上观看科普讲解视频、开展地球日主题班会等形式参与活动,馆校共建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多所中小学校云参与本次地球日活动)
作为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联合合肥市生态环境局,邀请公众走进馆360全景展厅,开启“沉浸式”参观之旅,线上体验我馆常设展厅。
(足不出户线上参观我馆展厅)
活动受众约2万人次。
三、云做手工爱地球,云赠教具助乡村。
组织地博手工坊之“给地球妈妈过生日”云手工活动,共收到青少年参赛作品近百件,合肥市稻香村小学教育集团岳西路校区、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万慈小学、合肥市奥体小学、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嘉和苑校区、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等22所中小学校云参与了活动。
(云手工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李四光中队”授旗仪式,我馆为安徽第一支“李四光中队”宿松县破凉镇小学赠送自然资源教学标本,让同学们能近距离观察标本,感受自然科学的神奇魅力,助力乡村自然资源科普事业。
(“李四光中队”授旗仪式现场)
四、云上平台促宣传,云端联盟共科普。
本次世界地球日活动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承办。我馆依托微信、微博等,搭建了云上宣传平台,联动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质资料馆)、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化石科普工作专业委员会等自然资源系统多家单位为公众共同创作科普内容,携手多家媒体平台联合向公众宣传推广科普服务,聚焦科普新态势,共享科普新资源,形成科普新合力,联盟推动科普创新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坚定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者、践行者,创建“科普送万家”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把博物馆送进学校、社区、商超、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把地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有效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入选全省基层党建“领航”计划示范库。未来,将线上线下齐发力,持续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服务,更多、更快、更好地惠及全社会。
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即将落下帷幕。科普“云端”送万家,您赴约了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永久的约定。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珍爱地球,呵护我们的家园!
文案:朱文杰
图片:张 蓉
编发: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