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知多少|新近纪:地球现代雏形与人类起源的前奏

发布日期:2025-04-27 浏览次数:33

 

mmexport1735010701759

新近纪复原场景

在地球长达46亿年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新近纪(距今2300万年至258万年前)是一段承前启后的关键篇章。作为新生代的第二个纪,它历经了中新世与上新世近2000万年的时光,是地史上为数不多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的纪之一,不仅勾勒出现代地理与生态的雏形,极大地推动了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速发展,更为人类的演化悄然拉开了序幕。

板块运动:重塑世界版图

这一时期,各大洲板块持续漂移,逐渐趋近于现今的位置。喜马拉雅山脉的持续隆升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显著改变了亚洲季风系统,不仅增强了东亚季风,还导致亚洲内陆干旱化加剧,对生物分布、迁徙及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巴拿马地峡的闭合阻断了太平洋-大西洋水体交换,使得北大西洋暖流得到强化。这一变化促使北极冰盖不断积累,推动全球气候向干冷方向发展。

哺乳动物:在环境变迁中绽放异彩

随着气候逐渐变冷,落叶森林面积不断缩减,广袤的草原开始扩张。这样的生态环境变化,推动哺乳动物朝着高速奔跑和高纤维食性的方向演化。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草食动物,比如马、羚羊、犀牛等,都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新近纪的哺乳动物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体型演化趋势,许多类群更是呈现出“巨型化”特征。

mmexport1735786493543

铲齿象

 

如今,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亚洲象和非洲象分别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大陆。然而,象类家族的演化历史极为丰富,从体型娇小的始祖象到身形庞大的猛犸象,至少演化出400多个物种。早期的始祖象体型与猪相近,拥有粗壮的腿部和较短的鼻子。曾经它被认为是大象的直系祖先,但最新研究表明,始祖象只是象类进化主线上分化出的一个旁支。

中新世出现的铲齿象,下颌极度拉长,犹如一把巨大的铲子。凭借这一特殊结构,它能够轻松切断并铲起水中的植物,再利用长长的鼻子将食物送入口中;而新近纪晚期登场的猛犸象,则演化出乳突状牙齿,以适应咀嚼嫩叶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铲齿象与猛犸象有着近亲关系,常栖息在河湖边。

IMG_256

剑齿虎

说到电影《冰河世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活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的剑齿虎,是已绝灭的大型猫科动物,更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顶级杀手”。它的上犬齿长达20厘米,如同两把寒光凛凛的“弯刀”,即使嘴巴闭合也清晰可见。这对锋利的犬齿,能帮助它瞬间撕开猎物的喉咙。不过,剑齿虎后肢短于前肢,并不擅长奔跑。其灭绝或许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IMG_256

大唇犀

作为现代犀牛的祖先,大唇犀活跃于中新世。它的下唇比上唇宽大,下颌骨粗大成铲子状,头部比现代犀牛稍大,并且头颅骨上没有角,四肢短小,以植物为食。到了上新世,双角犀牛开始出现,白犀牛、黑犀牛等都在这一时期登上了演化舞台。

此外,1800万年前出现的草原古马,是马进化历程中至关重要的过渡物种,也是现代马的祖先之一。它身高约1米,身体结构已初具现代马的雏形,头骨变长,四肢比例与现代马相似,牙齿中更进化出白垩质,能够适应草类的咀嚼。

mmexport1735010745245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人类起源的曙光

新近纪在地球生命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意义,因为人类的祖先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从猿类中分化,踏上了独特的演化征程。

大约600万年前,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现了目前学术届公认的最早人类祖先——南方古猿。以著名的“露西少女”(距今约320万年前)为典型代表,它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会使用天然工具。尽管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仅400-500毫升,还不到现代人的一半,牙齿也保留着猿类的特征,但直立行走这一关键行为彻底解放了它们的双手,为后续的演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约200万年前,能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其脑容量增加到600-750毫升,这标志着人类演化的重要飞跃。能人首次系统性地制造石器,用于切割肉类、处理植物,开始展现出复杂的认知能力和协作行为,成为“会使用工具的人”的开端。

随着新近纪步入尾声,地球即将迎来剧烈的气候波动——第四纪冰川时代。当冰川大面积覆盖大陆、海平面大幅下降,人类又将如何在极端环境中突破生存极限,完成从“能人”到“智人”的进化飞跃?这场生存挑战,即将为人类文明拉开序幕。咱们下期再见。(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文案编写、音频制作:刘阳阳

科学审核:何学智、宇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