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博物馆 | 科普大篷车 让爱传递

发布日期:2018-06-15 浏览次数:1474

2018年6月15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大篷车再出发,向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这回,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庐江县汤池镇的庐江希望小学。

 

 
 

启动:将知识和希望在此传播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而我们也期许在这样一个夏木繁盛、万物竟长的时节,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将知识和希望在这里传播。

 

启动仪式上,庐江县副县长廉红红、团省委少年部部长金菁均对我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博物馆是传承科技与文化的重要载体,科普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为科技创新厚植土壤、营造氛围。对我们而言,利用科普大篷车,为孩子们送去一个流动博物馆,同时带去我馆研发的“巢湖龙说”科普微视频课程和科普书籍。这些探索与创新,都是我们尝试国土资源科普的新路径、新方法。

 

 

 

户外展:看标本,识地球

 

恐龙蛋、鸮头贝群体、原角龙、狼鳍鱼还有各种微型矿物标本,当平时甚少见到的地质标本刚摆上台,就引来了一大群的好奇宝贝们前来询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雄黄和雌黄有什么不同?”面对孩子们浓厚的求知欲,地博科普老师逐个问题细心解答,还延伸了不少安徽特色的古生物地质知识。听到哥哥姐姐们对地球知识的讲解后,孩子们惊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甚是可爱。

 

 

 

 

室内课:神奇的地下宝藏

 

“看一看、划一划、刻一刻”,多媒体教室内,科普老师正在带大家了解安徽优势矿产资源磁铁矿、黄铁矿与黄铜矿物理性质的差异以及区分方法。通过对矿物标本进行操作,让大家零距离的接触到这些地质宝藏,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充满趣味性的科普动画微视频,深入浅出的阐释了矿石开采方式及能源的形成过程。一节课程下来,孩子们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知道了矿产资源与日常生活原来是如此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