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226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设有专门部门负责科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并由副馆长分管,将科普工作作为重点列入全馆年度工作计划。《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规划》以及《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对科普工作的开展做了规划和安排。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占地面积约90亩,总建筑面积27187平方米, 其中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年免费对外开放超过300天,全年进馆参观近100万人次。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多媒体互动展项经升级和改造后投入使用。矿物与岩石厅宝玉石展区调整展线脉络,更新展品约20件。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积极与新华网、安徽日报、省广电、新媒体等合作联动,广泛开展自然资源线上线下科普活动121场次,策划推出新媒体科普讲解作品24个,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在馆内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开展小小地博讲解员、安徽地博大讲堂、博物馆奇妙夜、“巢湖龙说”小课堂、地博手工坊、馆长来了、小石头研习所、专家导览、猜灯谜、打卡赢好礼等活动。二是开展“走出去”科普活动。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将流动博物馆、科普课程等优质资源送进合肥市第八中学、合肥市万慈小学、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巢湖市第二中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师范附小第三小学、兴巢社区等学校和社区。三是开展线上科普。强化与主流媒体平台合作,与新华网、安徽日报开展直播,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合作录制电视节目《七彩路——博物馆奇妙之旅》,打造系列“云讲解”“云科普”“云阅览”栏目。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开展云直播、安徽地博大讲堂、科普进校园、电视科普节目、博物馆奇妙夜、专家导览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活动数量超过10个,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同时,抓住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联合野外科学观测站、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规划展示馆、相关学会等,开展自然资源主题科普活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现免预约对外开放。馆网络媒体有两微一网,微信、微博、馆网。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277篇,总阅读量超过105万人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动员科技工作者40人次参与专家导览、科普进校园、安徽地博大讲堂和云直播等科普工作。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20万元,科普人员数量为70人。
二、特色工作
一是承办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本届大赛分为初赛、赛前培训、决赛(包括半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决赛邀请科普、讲解等领域的专家作为决赛评委,决赛实况全程在安徽省级频道播出,安徽卫视·ATV同步进行直播,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宣传。二是开展云科普。积极主动与新华网联系,策划“迎新春直播|博物馆寻龙记 古生物化石的探秘之旅”、世界地球日“一起探索神奇的地球密码”、“全国科普日|探秘安徽地区早期生命”等云直播栏目,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合作录制电视科普系列节目《七彩路——博物馆奇妙之旅》,通过安徽农业科教频道播出。三是组织开展自然资源特色主题活动。抓住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自然资源科技活动周等时机,结合自然资源特点,以地质、古生物、矿物等科学知识为内容,组织开展自然资源特色主题科普活动。